重慶市第八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

一、現(xiàn)代文閱讀(35分)

(一)現(xiàn)代文閱讀I(本題共5小題,19分)

1.(19分)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各題。

在中國科學史上,數(shù)學歷來是人們關(guān)注的重點之一。這是由于,在中國古代,數(shù)學和天文學,醫(yī)學等學科一樣,取得過輝煌的成就,為世界文明的發(fā)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。數(shù)學在古代社會具有很重要的地位。人們以仰視的角度看待數(shù)學家的活動,甚至以神話的方式渲染數(shù)學家的技藝,贊頌數(shù)學家的成就。中國古代數(shù)學的發(fā)展,應該起步于對數(shù)的認識和記數(shù)方法的形成。在古代中國,數(shù)字的產(chǎn)生究竟始于何時,現(xiàn)在無從考證??梢钥隙ǖ氖牵趥髡f中的“結(jié)繩記事”年代,古人已經(jīng)有了數(shù)的概念,其對應的時期應該在文明產(chǎn)生之前。現(xiàn)在的問題是我們無法找到明確的考古依據(jù),以此確定其具體年代。在目前已知的古代遺存當中,半坡遺址一些器物上的刻畫符號,很可能與數(shù)字有關(guān),但那也只是今天人們的一種猜測?,F(xiàn)在我們可以肯定的是,在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,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數(shù)字的具體記錄,包括從一到十以及百、千、萬,最大的數(shù)字是三萬。從這些數(shù)字中,可以看出古人的記數(shù)法——十進位值制。十進位值制這種記數(shù)法的發(fā)明,是古代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發(fā)展的一大貢獻。

與發(fā)明十進位值制記數(shù)方法相應的是,古代中國人還發(fā)明了一種十分重要的計算方法——籌算?;I算完成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是以算籌作工具的一種數(shù)學計算方法。根據(jù)《漢書 律歷志》的記載,算籌是一種長六寸、直徑一分的小圓竹棍。古人在用算籌表示1-9九個數(shù)字時,有縱橫兩種擺法,為減少算籌使用,其中6-9這四個數(shù)字則以上方擺一個縱橫相反的算籌代替五個算籌。0這個數(shù)字則以空位表示。再用它們依據(jù)縱橫相間的方式組合表示一個數(shù):在個位、百位、萬位、百萬位等擺縱式,在十位、千位、十萬位、千萬位等擺橫式。在明確了算籌的擺放方法之后,就可以根據(jù)一定的規(guī)則,利用算籌進行加減乘除、開平方以及其他的代數(shù)計算了。

后來在籌算的基礎上又發(fā)展出了珠算。珠算明代時在中國得到了普及,取代了籌算。籌算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,但它的痕跡直到現(xiàn)在仍然存在,在日常生活中的“籌劃”“統(tǒng)籌”等詞語身上,仍然可以看到歷史上籌算的影子。珠算較籌算更為快捷方便,因而使用范圍也更加廣泛??旖莸挠嬎愎ぞ邔θ祟惿鐣陌l(fā)展來說太重要了,正因為如此,國外曾有人把算盤稱為“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(fā)明”。珠算的影響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。十進位值制的記數(shù)方法、以算籌作工具的數(shù)字計算方法,這些是先秦時期中國人在數(shù)學領(lǐng)域取得的重要成果。而中國古代數(shù)學體系的形成,則要等到漢朝,是以《九章算術(shù)》的出現(xiàn)為標志的?!毒耪滤阈g(shù)》的確切作者已很難考,它大概完成于漢代,是在《算數(shù)書》《周髀算經(jīng)》這些數(shù)學成就的基礎上,經(jīng)過長時期、多人整理,最終得以成書的。它集秦漢數(shù)學之大成,內(nèi)容多,題材廣,對后世影響深遠。

漢朝之后,進入三國時期,這個歷史時期古代數(shù)學發(fā)展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劉徽為《九章算術(shù)》作注?!毒耪滤阈g(shù)》雖然重要,但《九章算術(shù)》是以問題集的形式編寫成書的。全書共收集了246個數(shù)學問題,內(nèi)容涵蓋算術(shù)、代數(shù)、幾何等各方面,并一一給出了答案。它的基本形式是提出問題,給出答案,中間的解答過程卻被忽略了。劉徽的注正是針對《九章算術(shù)》的這一不足,對寓于全書的各種算法中的數(shù)學理論作詳盡闡釋。他的闡釋精辟嚴謹,影響深遠。經(jīng)過劉徽的注釋,《九章算術(shù)》才在數(shù)學史上真正立了起來,成為可與《幾何原本》相媲美的數(shù)學經(jīng)典著作。在世界數(shù)學史上,《幾何原本》是以演繹為特征的公理化體系的典范,《九章算術(shù)》則是以計算見長的算法體系的代表,如同《幾何原本》對西方數(shù)學的影響一樣,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,《九章算術(shù)》一直是東方數(shù)學的標準教科書,對中國、朝鮮、日本等國產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
劉徽的注不但彌補了《九章算術(shù)》缺乏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的不足,對原書的方法、所涉公式和定理進行解釋和推導,更有許多自己的發(fā)明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計算圓周率方面提出“割圓術(shù)”理論。在劉徽的時代,一般人所采用的圓周率是“周三徑一”。劉徽指出,“周三徑一”不是圓周率,它是圓內(nèi)接正六邊形的周長和圓直徑之比。用這個比值計算出的圓面積,并非真正的圓面積。當時人們已經(jīng)知道圓面積計算公式是“半周半徑相乘”,半徑是直線,理論上可以準確測得,這樣,要求得準確的圓面積,就得知道準確的圓周長,但圓周是曲線,無法直接測量,于是人們用圓內(nèi)接六邊形周長來代替圓周,可是這樣又帶來了誤差。那么,如何才能化曲為直呢?劉徽提出:當圓內(nèi)接多邊形的邊數(shù)無限增加的時候,多邊形的周長就會無限逼近圓周長,這時就可以用多邊形周長代替圓周長進行圓面積的計算。劉徽提出的這種方法就是“割圓術(shù)”。

劉徽把自己的設想付諸實施,用割圓術(shù)具體推算了圓周率π值。他從圓內(nèi)接正六邊形算起,令其邊數(shù)逐次加倍,相繼算出圓內(nèi)接正十二邊形、二十四邊形、四十八邊形、九十六邊形每邊的長,還求出了正一百九十二邊形的面積,這相當于求得π=3.141024。他在實際計算中,采用的是π=3.14。非但如此,為了驗證這一結(jié)果,他還繼續(xù)求得圓內(nèi)接正三千零七十二邊形的面積,得到了更精確的圓周率值π=3.1416。劉徽得出的圓周率值在當時的世界上是非常先進的,但他的功績并非僅在于此。他的理論中蘊含著極限概念和直曲轉(zhuǎn)化思想,這種思想是后世微積分理論的先導。他為圓周率的計算找到了科學的方法,后人只要沿著他的方法繼續(xù)做下去,就能得到越來越精密的圓周率值。

(摘編自關(guān)增建《傳統(tǒng)數(shù)學的發(fā)展》)

(1)下列對材料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

A.中國古人一直重視數(shù)學,在文明產(chǎn)生以前就有數(shù)的概念,只是無從考證數(shù)字產(chǎn)生的具體時間。

B.完成于春秋戰(zhàn)國的籌算雖被明代普及的珠算取代,但籌算的舊痕在后世日常詞語中仍可以看到。

C.古代中國人發(fā)明的十進位值制記數(shù)法與快捷的計算工具算盤都是對世界文明發(fā)展的巨大貢獻。

D.古人雖在春秋戰(zhàn)國就發(fā)明了算籌,但直到三國劉徽為《九章算術(shù)》作注才讓數(shù)學史真正立起來。

(2)根據(jù)材料內(nèi)容,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

A.半坡遺址器物上的刻畫符號可能與數(shù)字有關(guān),商代殷墟甲骨文已出現(xiàn)數(shù)字的具體記錄。

B.從籌算到珠算,是從記數(shù)方法到計算方法的飛躍,使計算更為快捷,使用范圍更加廣泛。

C.《幾何原本》屬于以演繹為特征的公理化體系,而《九章算術(shù)》屬于以計算見長的算法體系。

D.《九章算術(shù)》按問題集形式編寫,雖然忽略了解答過程,但仍是我國古代數(shù)學的重大發(fā)展。

(3)下列四種算籌擺法,表示1861這個數(shù)字的一項是

(4)為什么說《九章算術(shù)》的出現(xiàn)標志中國古代數(shù)學體系的形成?請簡要說明。

(5)劉徽在計算圓周率方面提出“割圓術(shù)”理論,這一過程蘊含著怎樣的科學精神?請結(jié)合材料,談談你的理解。

(二)現(xiàn)代文閱讀Ⅱ(本題共4小題,16分)

2.(16分)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各題。

文本一:

語文短簡

汪曾祺

普通而又獨特的語言

魯迅的《高老夫子》中高爾礎說:“女學堂越來越不像話,我輩正經(jīng)人確乎犯不著和他們醬在一起。”(手邊無魯迅集,所引或有出入)“醬”字甚妙。如果用北京話說“犯不著和他們一塊摻和”,味道就差多了。沈從文的小說,寫一個水手,沒有錢,不能參加賭博,就“鑲”在一邊看別人打牌。“鑲”字甚妙。如果說是“靠”在一邊,“擠”在一邊,就失去原來的味道。“醬”字、“鑲”字,大概本是口語,紹興人(魯迅是紹興人)、鳳凰人(沈從文是湘西鳳凰人),大概平常就是這樣說的,但是在文學作品里沒有人這樣用過。

屠格涅夫的散文詩寫伐木,有句云“大樹緩慢地,莊重地倒下了”。“莊重”不僅寫出了樹的神態(tài),而且引發(fā)了讀者對人生的深沉、廣闊的感慨。

阿城的小說里寫“老鷹在天上移來移去”,這非常準確。老鷹在高空,是看不出翅膀搏動的,看不出鷹在“飛”,只是“移來移去”。同時,這寫出了被流放在絕域的知青的寂寞的心情。

我曾經(jīng)在一個果園勞動,每天下工,天已昏暗,總有一列火車從我們的果園的“樹墻子”外面馳過,車窗的燈光映在樹墻子上,我一直想寫下這個印象。有一天,終于抓住了:

車窗蜜黃色的燈光連續(xù)地映在果樹東邊的樹墻子上,一方塊,一方塊,川流不息地追趕著……

“追趕著”,我自以為寫得很準確。這是我長期觀察、思索,才捕捉到的印象。好的語言,都不是奇離古怪的語言,不是魯迅所說的“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”,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語言,只是在平常語中注入新意,寫出了“人人心中所有,而筆下所無”的“未經(jīng)人道語”。

平常而又獨到的語言,來自長期的觀察、思索、捉摸。

讀詩不可抬杠

蘇東坡《惠崇小景》詩云:“春江水暖鴨先知”,這是名句,但當時就有人說:“鴨先知,鵝不能先知耶?”這是抬杠。

林和靖詠梅詩:“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”,是千古名句。宋代就有人問蘇東坡,這兩句寫桃、杏亦可,為什么就一定寫的是梅花?東坡笑曰:“此寫桃杏誠亦可,但恐桃杏不敢當耳!”

有人對“紅杏枝頭春意鬧”有意見,說:“杏花沒有聲音,‘鬧’什么?”“滿宮明月梨花白”,有人說:“梨花本來是白的,說它干什么?”

①跟這樣的人沒法談詩。但是,他可以當副部長。

想象

聞宋代畫院取錄畫師,常出一些畫題,以試畫師的想象力。有些畫題是很不好畫的。如“踏花歸去馬蹄香”,“香”怎么畫得出?畫師都束手。有一畫師很聰明,畫出來了。他畫了一個人騎了馬,兩只蝴蝶追隨著馬蹄飛。“深山藏古寺”,難的是一個“藏”字,藏就看不見了,看不見,又要讓人知道有一座古寺在深山里藏著。許多畫師的畫都是在深山密林中露一角檐牙,都未被錄取。有一個畫師不畫寺,畫了一個小和尚到山下溪邊挑水。和尚來挑水,則山中必有寺矣。有一幅畫畫昨夜宮人飲酒閑話。這是“昨夜”的事,怎么畫?②這位畫師畫了一角宮門,一大早,一個宮女端著筐籮出來倒果殼,荔枝殼、桂圓殼、栗子殼、鴨腳(銀杏)殼……這樣,宮人們昨夜的豪華而閑適的生活可以想見。老舍先生曾點題請齊白石畫四幅屏條,有一條求畫查慎行的一句詩“蛙聲十里出山泉”,這很難畫。“蛙聲”,還要從十里外的山泉中出來。齊老人在畫幅兩側(cè)用濃墨畫了直立的石頭,用淡墨畫了一道曲曲彎彎的山泉,在泉水下邊畫了七八只擺尾游動的蝌蚪。真是虧他想得出!

藝術(shù),必須有想象,畫畫是這樣,寫文章也是這樣。

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(節(jié)選自《塔上隨筆》)

文本二:

早春(習作)

汪曾祺

彩旗

當風的彩旗。

像一片被縛住的波浪。

早春

(③新綠是朦朧的,漂浮在樹杪。完全不像是葉子……)

遠樹綠色的呼吸。

黃昏

青灰色的黃昏,

下班的時候。

暗綠的道旁的柏樹,

銀紅的騎車女郎的帽子。

橘黃色的電車燈。

忽然路燈亮了,

(像是輕輕地拍了拍手……)

空氣里擴散著早春的濕潤。

火車

火車開過來了。

鮮潔,明亮,刷洗得清清爽爽,好像聞得到車廂里甘涼的空氣。

這是餐車,窗紗整齊的挽著,每一個窗口放著一盆鮮花。

火車是空的?;疖囌谶M站,去接納去往各地的旅客。

火車開過去了,突突突突,突突突……

火車噴出來的氣是灰藍色的,藍得那樣深,簡直走不過一個人去;但是,很快在它經(jīng)過你面前的時候,④它映出早已是眼睛看不出來的夕陽的余光,變成極其柔和的淺紅色;終于撕成一片白色的碎片,正像正常的蒸汽的顏色,翻卷著,疾速地消失在高空。于是,天色暗下來了。

(1)下列對文本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

A.文本一第一則以魯迅將口語入文為例,說明好的語言無需創(chuàng)新,并非離奇古怪的,平常普通的語言就是最好的。

B.文本一第三則中,畫師畫“踏花歸去馬蹄香”和齊白石畫“蛙聲十里出山泉”都實現(xiàn)了感官跨越,觸發(fā)藝術(shù)想象。

C.文本二“黃昏”一節(jié)通過“青灰”“暗綠”“銀紅”“橘黃”等不同顏色的組合,構(gòu)建了一幅生動可感的早春圖景。

D.文本二“火車”一節(jié)對火車開來又開去的描述,有動有靜,有聲有色,有景有情,淋漓盡致,牽引著讀者的心弦。

(2)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鑒賞,不正確的一項是

A.第①處語句表達了作者對讀詩態(tài)度的看法,批評了讀詩抬杠的人,充滿了調(diào)侃和嘲諷的意味。

B.第②處語句展示了想象如何幫助我們填補時間的空白,讀者可以直觀的看到宮人們昨夜的豪華閑適。

C.第③處語句中“朦朧”一詞把新綠的美描寫得亦真亦幻,新奇而夢幻,天真而爛漫,極具新意。

D.第④處語句展現(xiàn)了火車經(jīng)過時氣流的變化,賦予了這一過程以視覺上的美感,畫面生動立體。

(3)有人評汪曾祺的語言風格“平淡而有味”,請結(jié)合文本一分析這一評價。

(4)以文本二“彩旗”這節(jié)小詩為例,分析文本一中作者展現(xiàn)的文藝理念在創(chuàng)作中的實踐。

二、古代詩文閱讀(35分)

(一)文言文閱讀(本題共5小題,20分)

3.(20分)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列各題。

材料一:

《書》曰:“臨下以簡,御眾以寬。”此百世不易之道也。昔漢高帝約法三章,蕭何定律九篇而已。至于文、景,刑措不用。歷魏至晉,條目滋章,民無所措手足。唐及五代止用律令,國初加以注疏,情文備矣。今《編敕》續(xù)降,動若牛毛,人之耳目所不能周,思慮所不能照,而法病矣。臣愚謂當孰議而少寬之。

今御史六察,專務鉤考簿書,責發(fā)細微,自三公九卿,救過不暇。夫詳于小,必略于大,其文密者,其實必疏。故近歲以來,水旱盜賊,四民流亡,邊鄙不寧,皆不以責宰相,而尚書諸曹,文牘繁重,窮日之力,書紙尾不暇,此皆苛察之過也,不可以不變。《易》曰:“理財正辭,禁民為非曰義。”先王之理財也,必繼之以正辭,其辭正則其取之也義。三代之君,食租衣稅而已,是以辭正而民服。自漢以來,鹽鐵酒茗之禁,貸榷易之利,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,故辭曲而民為盜。今欲嚴刑妄賞以去盜,不若捐利以予民,衣食足而盜賊自止。

夫興利以聚財者,人臣之利也,非社稷之福。省費以養(yǎng)財者,社稷之福也,非人臣之利。何以言之?民者國之本,而刑者民之賊。興利以聚財,必先煩刑以賊民,國本搖矣。而言利之臣,先受其賞,近歲宮室城池之投,南蠻、西夏之師,車服器械之資,略計其費,不下五千萬緡,求其所補,卒亦安在?若以此積糧,則沿邊皆有九年之蓄,西夷北邊,望而不敢近矣。趙充國有言:“湟中谷斛八錢。吾謂糴三百萬斛,羌人不敢動矣。”不待煩刑賊民,而邊鄙以安。然為人臣之計,則無功可賞。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憂而徇人臣之私計豈不過甚矣哉?

(選自蘇軾《刑政》,有刪改)

材料二:

荀子曰:“挈國以呼功利,不務張其義,齊其信,唯利之求;內(nèi)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,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。內(nèi)不修正其所以有,然常欲人之有,如是,則臣下百姓莫不以詐心待其上矣。上詐其下,下詐其上,則是上下析也。如是,則敵國輕之,與國疑之,權(quán)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,綦之而亡,齊湣、薛公是也。故用強齊,非以修禮義也,綿綿常以結(jié)引馳外為務。故強,南足以破楚,西足以詘秦,北足以敗燕,中足以舉宋。及以燕、趙起而攻之,若振槁然,而身死國亡,為天下大戮。是無他故焉,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(quán)謀也。”

(選自《資治通鑒 周紀四》,有刪改)

(1)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,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。

人主A不察B乃以社稷之深C憂D而徇E人臣之私F計G豈不過H甚矣哉?

(2)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的解說,不正確的一項是

A.“措”,指放置,和《唐雎不辱使命》“以君為長者,故不錯意”中的“錯”詞義相同。

B.“榷易”,指專賣,朝廷當時實行鹽、鐵、酒、茶專賣制度,嚴令禁止民間私下買賣。

C.“捐”,意思是舍棄、拋棄,和成語“秋扇見捐”“細大不捐”中的“捐”詞義不同。

D.“與”,指結(jié)交、親附,和《燭之武退秦師》“失其所與,不知”中的“與”詞義相同。

(3)下列對原文有關(guān)內(nèi)容的概述,不正確的一項是

A.蘇軾對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稱賞,只對當時多如牛毛的律法頗有微詞,并不認可。

B.蘇軾引用趙充國的話來說明無須興利以聚財,積糧即可安邊境這一主張的正確性。

C.荀子認為國君若以欺詐手段對待人民和他國,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手段來對付國君。

D.齊以權(quán)謀治國,國勢強大,足以稱霸諸侯;當諸侯聯(lián)兵時就不堪一擊,身死國滅。

(4)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(xiàn)代漢語。

①夫詳于小,必略于大,其文密者,其實必疏。

②挈國以呼功利,不務張其義,齊其信,唯利之求。

(5)請比較文中蘇軾和荀子治國理政觀點的異同。

(二)古代詩詞鑒賞(本題共2小題,9分)

4.(9分)閱讀下面兩首宋詩,完成下面小題。

任所寄鄉(xiāng)關(guān)故舊①

周敦頤

老子生來骨性寒,宦情不改舊儒酸。

停杯厭飲香醪味,舉箸常餐淡菜盤。

事冗不知筋力倦,官清贏得夢魂安。

故人欲問吾何況,為道舂陵只一般。

【注】①清張伯行《周濂溪集》:“先生遷尚書虞部員外郎,復任永州通判,仲章侄至任歸,有詩與之云。”

書端州郡齋壁包拯清心為治本,直道是身謀。秀干終成棟,精鋼不作鉤。倉充鼠雀喜,草盡兔狐愁。史冊有遺訓,毋貽來者羞。

(1)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

A.周詩頷聯(lián)說自己經(jīng)常吃的是粗茶淡飯,但如果有香甜美酒也不會因厭惡而停杯。

B.周詩頸聯(lián)以“事冗”與不知疲倦地工作形成對比,傳達出詩人為官的問心無愧。

C.包詩比喻通俗貼切,如“秀干”“精鋼”“鼠雀”“兔狐”等,生動具有感染力。

D.包詩就為官的道德問題發(fā)表看法,體現(xiàn)了宋代“以文為詩”“以議論為詩”的特點。

(2)兩首詩都談到對為官的看法,比較二人為官處世之道的異同。請結(jié)合詩句分析。

(三)名篇名句默寫(本題共1小題,6分)

5.(6分)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。

(1)周邦彥《蘇幕遮》中,“ , ”兩句,以鳥的鳴叫渲染了環(huán)境的美好。

(2)《登泰山記》中,姚鼐與泰安知府坐日觀亭待日出時,遭遇“ ”,在太陽升起前,他們看到“ ”,不一會就變成五光十色的彩霞。

(3)古人喜歡用“嘯”抒發(fā)情感,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中“ ”和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中“ ”都有體現(xiàn)。

三、語言文字運用(20分)(一)語言文字運用I(本題共3小題,10分)

6.(10分)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各題。

費孝通先生的內(nèi)心世界是存有一份家國情懷的。這種情懷,既跟他成長的那個時代 ① ,也跟中國作為一個現(xiàn)代國家在世界民族之林地位的變化緊密相連。

在其晚年,他明確提出“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”的新理論。這一理論論述至今仍是中國民族問題研究中理論構(gòu)建方面一塊重要和不可撼動的基石。許多民族問題的研究,包括今天國家層面所提倡的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的種種研究,仍然離不開費孝通所提出的頗具包容性的“多元一體”民族關(guān)系格局這個出發(fā)點。

他關(guān)注到了中國那種獨特的以家庭為單位的養(yǎng)老方式,也注意到生育制度中那種代際關(guān)系的反哺模式,是以年長一輩對年輕一輩② 的關(guān)懷為前提,關(guān)懷其物質(zhì)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,而等年輕的一代成長起來時,便得到一種反哺式的養(yǎng)老。費孝通所有鄉(xiāng)村研究的課題,都未曾真正脫離中國人的家觀念,而將其作為全部問題思考的出發(fā)點。

費孝通的學術(shù)思想觀念最終實現(xiàn)了一種一體性涵蓋并包容多樣性的家國認同。換言之,對于中國文化之中,傳統(tǒng)儒家觀念里的“修身,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的家國觀念,與費孝通提出的首次以家為核心的“差序格局”的一層一層向外擴展或推開去,就有了③ 的默契。

(1)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?shù)某烧Z。

(2)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三處語病,請找出并進行修改。

①第一處修改:

②第二處修改:。

③第三處修改:。

(3)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寫成四個較短的語句,可以改變語序、少量增刪詞語,但不得改變原意。

(二)語言文字運用Ⅱ(本題共2小題,10分)

7.(10分)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各題。

我時常懷想起這樣一個場景:我從屋里出來,穿過雜草擁圍的沙石小路,走向院門……我好像去給一個人開門,我不知道來找我的人是誰。我不理解自己為什么牢牢記住了這個場景,每當想起它,都會有種依依不舍、說不出滋味的感覺。后來,有事無事,我都喜歡讓這個情節(jié)浮現(xiàn)在腦海里,我知道這種回味對我來說已經(jīng)是一種享受。

我從屋門出來,走向院門……兩道門之間的這段距離,是我一直不愿走完,在心中一直沒讓它走完的一段路程。

多少年后我才想明白:這是一段家里的路。它不同于我以后走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。我趿拉著鞋、斜披著衣服,或許剛從午睡中醒來,迷迷糊糊,聽到敲門聲,屋門和院門間有一段距離,我得走一陣子才能過去。在很長一段年月中,我擁有這樣的兩道門。我從一道門出來,走向另一道門——用一根歪木棍牢牢頂住的院門。我要去打開它,看看是誰,為什么事來找我。我走得輕松自在,不像是趕路,只是在家園里的一次散步。一出院門,就是外面了。馬路一直在院門外的荒野上橫躺著,多少年后,我就是從這道門出去,踏上滿是燙土的馬路,變成一個四處奔波的路人。

(1)文中畫橫線句子的省略號不能換成句號,請說明理由。

(2)下列句子中的“就是”和文中加點的“就是”,用法相同的一項是

A.風里來雨里去,他就是這樣艱難地撐起了這個家。

B.今日為了工作,就是熬夜,也無怨言。

C.這幾天天氣不好,不是刮風,就是下雨。

D.我看大家都來了,就是小林還沒有來。

(3)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如果改寫成“我后來有事無事都喜歡在腦海里浮現(xiàn)這個情節(jié)”,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。

四、寫作(60分)

8.(60分)閱讀下面的材料,根據(jù)要求作文。

“勢”字在《現(xiàn)代漢語詞典》中的解釋有:①一切事物力量表現(xiàn)出來的趨向;②自然界的現(xiàn)象或形勢;③政治軍事或其他社會活動方面的狀況或情勢。……習主席多次談到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要“因勢而謀,應勢而動,順勢而為”。人們在學習、工作、生活中應該正確的認識“勢”,靈活的把握“勢”。

請結(jié)合上述材料,聯(lián)系現(xiàn)實寫一篇文章,體現(xiàn)你的感悟與思考。

要求:選準角度,確定立意,明確文體,自擬題目;不要套作,不得抄襲;不得泄露個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參考答案

1.(1)D

(2)B

(3)B

(4)①集秦漢數(shù)學之大成:在《算數(shù)書》《周髀算經(jīng)》的基礎上,經(jīng)過長期、多人整理,最終成書。

②內(nèi)容多:全書共收集了246個數(shù)學問題。

③題材廣:涵蓋算術(shù)、代數(shù)、幾何等各方面。

④對后世影響深遠:一直是東方數(shù)學的標準教科書,對中國、朝鮮、日本等國產(chǎn)生了深遠影響。

(5)①大膽質(zhì)疑:不盲從一般人采用“周三徑一”的圓周率,發(fā)現(xiàn)這只是圓內(nèi)接正六邊形的周長和圓直徑之比,以此計算出的“并非真正的圓面積”。

②小心求證:根據(jù)“化曲為直”無限接近的原理,提出“圓內(nèi)接多邊形的邊數(shù)無限增加”的設想,加以艱苦計算驗證,使圓周率數(shù)值更精確。

2.(1)A

(2)B

(3)①語言平常普通:如“好的語言,都不是奇離古怪的語言,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語言”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觀點。②語言有味:如“‘醬’字甚妙”“‘鑲’字甚妙”“‘莊重’不僅寫出了樹的神態(tài),而且引發(fā)了讀者對人生的深沉、廣闊的感慨”等,通過對具體字詞的分析,展現(xiàn)語言的精妙之處。

(4)①“當風的彩旗”“像一片被縛住的波浪”,語言平常普通,用簡潔的文字描繪出彩旗在風中的狀態(tài)。②“被縛住的波浪”這一表述,將彩旗與波浪聯(lián)系起來,賦予彩旗以動態(tài)感,想象奇特,寫出了“人人心中所有,而筆下所無”的“未經(jīng)人道語”,體現(xiàn)了作者的文藝理念。

3.(1)BDG

(2)C

(3)A

(4)①任何事情如果在小處過于苛細,勢必忽略大的方面,條文過于慎密的,其實際成效必然會被忽視。

②帶領(lǐng)全國上下追求功名利祿,不追求申明德義,不修整信義,只追求利益。

(5)同:都批駁統(tǒng)治者見利忘義,損害民眾利益實現(xiàn)個人野心的做法。(答都主張施行仁政也可)

異:蘇軾側(cè)重寬簡刑罰以施行仁政。荀子側(cè)重依照仁義行事,不要濫用權(quán)謀欺詐之術(shù)。

4.(1)A

(2)同:兩首詩都強調(diào)為官要清廉無私,盡職盡責,兢兢業(yè)業(yè)。

異:周詩①不求奢華、崇尚節(jié)儉。香甜的美酒,不愿多喝,只會停下手中的酒杯;口中常吃的、心里喜歡的,還是粗茶淡飯。一個“厭”字,一個“常”字,都足以表現(xiàn)他的生活態(tài)度。②處世謙遜,不慕名利。尾聯(lián)“只一般”看出他為人處世的謙遜與淡泊的心境。

包詩①為人處世以剛直不阿為準則,寧折不彎,絕不被外力折服;②要除暴安良,鏟除這些貪官污吏賴以生存和為非作歹的條件,使其無法逞兇。

5.(1)鳥雀呼晴 侵曉窺檐語

(2)大風揚積雪擊面 極天云一線異色

(3)登東皋以舒嘯 偃仰嘯歌

6.(1)①密不可分(息息相關(guān)) ②無微不至(體貼入微) ③不謀而合(所見略同、不謀而同)

(2)第一處,把“對”改為“在”;第二處,把“首次”調(diào)整到“提出”前;第三處,在句末添加“的世界觀”。

(3)費孝通提出了“多元一體”民族關(guān)系格局,這一格局頗具包容性,許多民族問題的研究仍然離不開這個出發(fā)點,這些研究包括了今天國家層面所提倡的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等。

7.(1)①此處省略號表示語意未盡,②暗示了“我”心中一直不愿也不肯走完這兩道門之間的路程。③如換成句號,則表示一句話說完后的停頓,達不到上述效果。

(2)A

(3)①原句將“后來”和“有事無事”放在主語前,用逗號隔開,強調(diào)了這個情節(jié)給“我”留下了長久且深刻的印象;改句無強調(diào)之意。②使用“讓”字,并把“這個情節(jié)”前置,強調(diào)“我”主動回憶起這個情節(jié)及這個情節(jié)帶給了“我”喜悅和享受;改句則普通,不能突出情感。

文:,原文鏈接:http://scbdwx.com.cn/shiti/yuwen/599.html

生成海報
收藏
pop4040

pop4040

還沒有填寫個人資料!會員中心-修改資料-個人介紹填寫!

相關(guān)推薦

0 條評論

微信掃一掃

微信掃一掃

微信掃一掃,分享到朋友圈

重慶市第八中學2025屆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